海油人的“多巴胺穿搭”你见过吗?
海上平台、陆地炼厂
加油站或是实验室
不同岗位的海油人
有着不同的工服
穿上它
海油人瞬间变身专业范儿的“潮男潮女”
这不仅是一种光荣、一份安全
更是一份责任
让我们走进
这些海油“爆款”工服背后的故事
……
水下铠甲御海浪
“身上挺沉的,不过下水就好了!”
南海西部油田某平台上,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检测公司水下工程作业部技术室负责人陈军穿上了近10公斤的潜水服,在完成各项检查后,正准备入水开展海上设施检测作业。
从事潜水作业23年,陈军在从南至北的许多海域下潜过,也穿过各式各样的潜水服。这些潜水服的材质、薄厚略有不同,但都一样复杂、笨重,每次穿戴和检查都至少要用15分钟,价格也比普通工服昂贵许多。
“水下环境复杂,我们既要面对海洋生物,还要应对突然而至的涌浪。这身工服就是我们的铠甲,让我们更安全。”陈军说。
随着中国海油“以人为本”理念的持续深入,潜水员们迎来了工服的更新迭代。
比如保暖效果更胜一筹的热水服,便是针对冬季渤海湾潜水作业而特别设计的。它能通过水面上的热水机持续向潜水服夹层中的水管供给循环热水,不断为潜水员保温加热。
“有了更加人性化的工服保护,我们每一次水下作业都是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一次享受!”陈军说。
“银盾”护安全
炙热的阳光照射着大地,空气中涌动着热浪。
刘学达身穿一件8公斤重型隔热服,正在进行海上平台损坏环境下穿越障碍应急抢险的模拟训练。
去年,刘学达作为应急救援队员加入中海油井控中心。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这身银白色的重型隔热服。这件隔热服具有绝燃隔热、防水防静电、耐酸碱腐蚀等功能,能给予他保护,成为他高温救援时的“盾牌”。
在一次应急救援训练中,现场模拟火灾蔓延,刘学达迅速穿戴起这件银白色的重型隔热服,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救援准备工作,走进火灾现场。
他说,在救援过程中,他能感受到防护服带给他的底气和力量。
用时12分32秒,他成功完成火场火情勘察、抢关节流管汇平板阀任务,成绩打破了此前的个人纪录。
银白色的高温防护服是高温救援时的一面盾牌,陪伴救援队员勇毅前行,更是救援队员刚毅品质的缩影——应对危机,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和装备,更需要一颗勇敢无畏的心。
“迷彩”绽华彩
在海上平台机械部门工作的我们,也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迷彩”工服。
别看这“迷彩”工服不起眼,想要穿上它,付出的辛苦可不少。
一次清洗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滤器的任务中,我跟着王师傅,兴冲冲地来到了生活污水橇。
但当看到眼前泡在黑水里的、散发着臭气的滤器时,我却无从下手。
“发什么愣呢?拿着!”王师傅将手里的扳手递给我,把手探进水里将滤器飞快拿了出来。
清洗后的滤器焕然一新,王师傅的工服上却满是污迹。王师傅却不在意,麻利地将滤器装了回去。
自此之后,我对机械部门更生敬畏之心,对待工作也更加认真了。
从臭气熏天的污水橇,满是油污的空压机舱,再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吊机,每一次我都跟着师傅们的步伐,迈步向前,俯身向下,不断挑战自己。
这是属于我的“迷彩”工服,是我们一次次为增储上产而奋斗的见证。
穿着它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责任,我会继续埋头苦干,不怕困难,以“迷彩”工服绽放青春华彩!
一片蓝 一抹红
“小王,把你的工服、安全帽借我用一下,我去一趟车间。”业务工程师刘雅静刚入职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公司,正要到钻井工具维保车间认识钻井工具。由于还没有发放工服工鞋,便想向我借一身。
“姐,我这红衣服、红帽子你可穿不了。”我笑着说。
“进入车间,劳保穿戴可是有讲究的:临时进入车间人员,穿蓝大褂、戴安全帽;车间操作人员,穿蓝色工服、戴黄色安全帽;车间工程师,穿蓝色工服、戴白色安全帽。通过不同颜色,进行可视化管控,能轻易辨识出作业人员的性质。”我接着向她介绍,“不过,有一个特例,安全管理人员穿红色工服、戴红色安全帽。这红色象征着责任,是保障员工安全的一道防线。”
随后,我给她拿了一套合格的“装备”,带领她进入车间。
在身穿红色工服的安全监督进入车间后,车间的氛围变得有些紧张。作业人员手上的工作不停,却忍不住自查,看是不是哪里存在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人员并不是站在作业人员的对立面,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我笑着说。
这鲜艳的红色工服,就像是一片海油蓝中的一盏亮眼的警示灯,时刻警醒作业人员,提醒大家高度重视安全。
穿铅服“行云流水”
“这铅服怎么又重又长?穿上它还怎么装源啊!”3年前,易健翔第一次见到装源铅服时有些不解。
“要是没有它,长时间暴露在放射源下,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老师傅们说。
为了能穿着铅服高效完成装源,易健翔不断重复练习。在一次次尝试中,他慢慢找到了适合的发力点,动作也流畅起来。
3年时间匆匆而过,为了检验自己的技能水平,易健翔报名参加了中海油服新员工职业技能大赛(测井工赛)。他从预赛中脱颖而出,与其余29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
“穿着这么笨重的铅服,你认为自己还能快速装源吗?”在比赛现场,工作人员向易健翔发问。
易健翔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卖了个关子:“你看看就知道了!”
只见易建翔穿好铅服,手握源杆,双腿微躬,敏捷地完成着一项项细致的操作。这件又重又长的铅服已经与他融为一体,蜕变成他更高层次的技能“新衣”。
这件“新衣”不仅记载着他的一段心路历程,也承载着他三年来的奋斗点滴。
无论哪个岗位
无论什么装扮
咱们可爱的海油人
一样都很酷!
策划 | 刘珂昕
图文 | 吴倩 秦维 蒋少龙 李韦佐 王彦培
白旭峰 潘宇轩 李丹 房瑗
制作 | 刘倚宁
责任编辑 | 刘瑶 刘倚宁
监制 | 张宗鹭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